“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大副却脸色惊恐的喊道:“不!舰长,敌人的鱼雷速度非常快的冲向我们!快下令规避!”
路易斯凝神一看,不由惊恐道:“怎么会这样的!快!规避敌人鱼雷!”
只见四枚鱼雷拖着长长的白线飞射而来,那仿佛雷霆一般速度更是让人心神大震。
眼前的这一切,都打破了当了二十年海军的“雷娜.克里斯蒂娜”号舰长路易斯对鱼雷的认知。
这个时代鱼雷虽然已经普遍被装备到军舰上。然而鱼雷并没有得到实际意义上的重用。就好比“雷娜.克里斯蒂娜”号上也装备鱼雷,但“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到现在还没有发射一发鱼雷。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的鱼雷技术还很落后。
虽然鱼雷在一八六六年已经被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成功地研制出来。该鱼雷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然而这一款鱼雷的艇速仅十一公里每小时,射程也只有一百八十米到六百四十米。而且尚无控制鱼雷方向的装置。
几除了英国人怀特黑德同时,俄国发明家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也研制出类似的鱼雷装置。此后鱼雷一直也没有太大的发展,并且在战场上并没有展现他的威力。
一直到鱼雷发明后的二十一年后,也就是一八八七年一月十三日,才由俄国舰艇向六十米外的土耳其二千吨的“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将其击沉。这也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舰船。
即使如此,鱼雷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成熟,乃至于陀螺仪也是到一*五年才采用,也就是两年前才使用。而陀螺仪的作用是能够保证鱼雷瞄准方向不受水流的影响。并能够保证鱼雷在七千码内保证不发射偏航。而且这项技术,要到一九零零年才被英国人引进,从而使得这一项技术随着英国人的皇家海军而走向世界。
而现在西班牙人采用的鱼雷还是非常落后的鱼雷。准确率不高不说,最大航速只有区区二十节,最远射程只有一千码,也就是九百一十米。然而想将鱼雷送到敌人军舰当中,往往需要在一百五十米距离上发射。
然而中华民主国的驱逐舰采用的鱼雷可不是落后的鱼雷,而是要到七年后。也就是一九零四年,由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发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第一条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
蒸汽瓦斯鱼雷速度非常快。通常在五十节以上,同时射程远,可以达到四到五千米,甚至可以超过八千米。不过也有着其缺点,那就是隐蔽性差,它在航行中因排出气体形成白色的航迹,易被对方舰艇发现。这也就是西班牙海军所看到的四道长长的白浪。
只是西班牙人的反应到底还是瞒了,更何况“雷娜.克里斯蒂娜”号的最大航速太慢了,只有区区十节。
而且“雷娜.克里斯蒂娜”号的规避反而暴露了薄弱的侧面,一发五百三十三毫米的鱼雷撞入“雷娜.克里斯蒂娜”号的腹部。
旋即“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发生巨大的爆炸,火焰从军舰中喷吐而出,附近的海面都激起漫天浪花。
火焰与海水的交织,形成动人心魄的奇异景象。
另外几艘冲锋的西班牙军舰中避开了其中两发鱼雷,但一艘四百吨的炮舰却被命中。这艘炮舰当即化作一个巨大的火团,并化作一个蘑菇云。
这也产生了大量的烟雾,风雷号和利剑号趁机越过冲锋中的几艘西班牙军舰,突然间出现在蒙托霍率领的亚洲舰队面前。
蒙托霍大惊失色,声音都因为紧张而变得有些尖锐:“快!击溃这两艘敌舰!”
刚才蒙托霍可是见识了这两艘只有区区五百吨驱逐舰的恐怖,他们可是把足足有三千吨的“雷娜.克里斯蒂娜”号炸成两截,另外一艘五百吨的小型炮舰直接化作一个火球。
现在蒙托霍所在的军舰古巴岛号不过是一千吨级别,蒙托霍可不认为古巴岛号在被鱼雷命中后,能够幸免于沉入海底的命运。
一时间西班牙的亚洲舰队居然没有怎么理会在三千米外的中华民主国的远征舰队,而是集中火力对付风雷号和利剑号这两艘驱逐舰。
风雷号和利剑号驱逐舰到底吨位太小了,也不敢冲得太靠近了。风雷号冒险在大约一千一百米外释放了两发五百三十三毫米的鱼雷后迅速返航。另外一艘利剑号则是在约莫一千三百米外释放了两发同样型号的鱼雷。
借着刚才“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和西班牙炮舰爆炸散发的浓烟,风雷号和利剑号有惊无险的返回远征舰队当中。
而四发鱼雷距离太远了,再加上太明显的轨迹,让西班牙的亚洲舰队有足够的时间应对。即使是如此,但也让亚洲舰队阵型大乱,更叫蒙托霍上不得下不得。
不久,冲锋的西班牙军舰中除“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吨位最大的维拉斯科号巡洋舰也在战斗中因为遭到沉重打击而无法移动。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紧接着另外一艘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也因为被重炮击中锅炉引发大火,虽然最后大火被扑灭了,但军舰也失去动力无法移动,紧接着被宁海号和台海号集火攻击,一门一百五十毫米炮和一门一百二十毫米炮毁坏,炮位上的所有炮手更是非死即伤,到了清晨六时五十分的时候,卡斯蒂利亚号舰体又被击中,受到严重破坏。卡斯蒂利亚号已经完全失去战斗力,成了一堆冒着火焰和黑烟的钢铁罢了。
到了上午十时三十分的时候,蒙托霍终于忍受不了伤害。开始下令撤退,张多闻趁机下令亚洲舰队追击,而西班牙人的亚洲舰队速度太慢了,并没有能够摆脱亚洲舰队的追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