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据说新军编练成果不错,可毕竟没有经过大战的检验,此前的所有赞誉,恐怕都不免流于形式的成分居多。
而这可是孙传庭唯一勉强算得上“政绩”的啊!只可惜还有待检验。因此,目前的孙传庭,可以说没有拿得出手的、过硬的、有说服力的政绩。
孙承宗的优势,正是孙传庭的劣势,而且这个差距,是短期内绝对无法弥补的。也就是说,在一个时期之内,孙传庭是无法达到孙承宗那样具有影响的地位……
“诶,或许这也正是孙传庭的……优势?!”一念及此,徐光启都为自己的灵光一闪所警醒,“或者说,孙承宗的优势……正是他自己的劣势,而且是无法回避的、无法挽回的劣势……至少,皇帝陛下是这样认为的,”
这样一想,徐光启豁然开朗,也对皇帝陛下的这个决定极为推崇。
因为接触泰西比较多,对泰西的了解也就算得上华夏第一人。徐光启要“引进”的,可不仅仅是什么算学和几何……但是,要引进那么多的奇技淫巧,恐怕要触动不知多少人的利益。
要触动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徐光启根本难堪此一重任。不只是因为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是因为他所占据的位置,尚不足以使他占据绝对的制高点。
可在徐光启的心里,却始终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而自新军登基以来,经过不断的接触,徐光启与皇帝陛下可谓相见恨晚。几番更加深入地接触下来,两人都把对方当做实现自己理想的一大助力。
徐光启想通过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皇帝陛下,将自己的所学奉献大明,而皇帝陛下为了大明的强盛,也急需像徐光启这样的有识之士的大力协助……双方不谋而合,“各取所需”。
所以,徐光启的一些思想意识,几乎与皇帝陛下一致,或者说,很多重大的事情,徐光启更多的是从皇帝陛下的角度出发来加以考虑。
因此,从皇帝陛下的角度来看,孙承宗的优势,同时也就是他无可挽回的劣势。
这个意思,有两层。
第一,因为孙承宗有着足够的资历,因此皇帝陛下在指授方略的时候,就不免“心虚”,也就无法彻底畅行其志。
第二,因为孙承宗履历丰富,尤其最近十年在大明王朝的军界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也有着众多的部署。因此,他所使用的人,肯定多是以前的旧部故交。
而皇帝陛下所立志建立的军校和编练的新军,基本上都是要打破此前固有的弊端,因此肯定会触动一大批人的利益,至少他们若是想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吃空饷喝兵血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即便是孙承宗不折不扣地全盘接受了皇帝陛下的旨意,可要想顺利地推行下去,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应该是皇帝陛下否定孙承宗这个人选的最大的原因。
当然了,目前孙承宗正在山海关、宁远一线带兵防备后金南下。可若说是真的找不出一个替手,那也言过其实。因为皇帝陛下的坚壁清野施行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可预见的短时间内,后金根本无力南下,根本无力发动一场针对大明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