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越沧海最新章节!
谢贯与吴珣各领一军,其中一人战死这种大事,自然是不能自专的了,溃军回到普宁县城的当夜,吴珣便亲笔写了一道加急战报,让信使送回惠州潘崇彻处请罪。当然,名为请罪的同时,也少不得请示一番后续处置。战报当中,自然也是写明三万大军经此一役,折损了两万之多,而一百五十多头战象也全数覆没,这些覆没的战象也不尽都是被杀死的,还有许多是发狂后重新逃回山林野外,成了野象。
此后三四天,吴珣因为兵力大损,只能是谨守普宁县城,不敢出动。对面的林仁肇因为也遭受了两成伤亡,自然也派不出全军出击,只能是每每分出一两个指挥规模的小股人马沿着山路机动,骚扰吴珣两翼,或抄掠村落补给,或袭扰吴珣粮道。吴珣害怕这是林仁肇的诱敌之计,一概坚守不出,还被林仁肇烧劫了两笔粮草。
第五日上,吴珣终于接到了潘崇彻的明确军令回文:放弃普宁县城,一路退到惠州城东的惠东县城,与惠州成掎角之势固守。
从普宁到惠东,约摸有两百里的路程,也就是说,这一退便相当于放弃了两百里的战略纵深。如果在中原地区交战的话,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潘崇彻要是敢下这样的军令,肯定会被君主重责。但是在岭南的话,情况又不一样了,从普宁到惠东二百里地,其实也找不出几千户民户人家,实在是荒凉得紧。
“潘大帅可有交代为何要后撤么?末将并非不遵军令,然则若是贸然放弃城池……只怕陛下将来责备,潘大帅也不好交代啊。”
吴珣看着潘崇彻的书信,一边依然不愿相信地询问着潘崇彻派来的信使。
“吴节帅,我家大帅说了。今番越贼南来,时日颇为恶毒,正是六月末夏粮将收时挑动战事。大军动员征发又要时日,今夏粮秣征集大受影响,百姓团练被强征入伍、耽误农时者甚众。普宁之地直至惠东,数百里地不足万户民户,此前屯驻三万大军,军粮从何而来,吴节帅也是清楚的。
如今既然越贼掌握了依托山势地形大破象军的战法,我军继续死守此处已无意义,不如退兵到惠州一带,依托东江平原广袤之处,再寻机与越贼决战——这些都是潘大帅的原话,标下不过转述而已。”
东江便是珠江三大支流当中,最东边的那一条了,那江发源于赣州和梅州之间的大庾岭中,沿着梅州、惠州至兴王府汇入珠江主流。因为东江水势浩大,所以惠州地区方圆两三百里倒也可以寻得岭南少见的大片平原地带,一直阡陌连绵直达兴王府,是岭南最为富庶之地。
潘崇彻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已经弄清楚了此前揭阳江一战,南汉军的象阵是如何输的,吴越军是如何依托地形优势,因势利导废掉了南汉军象阵冲锋优势的。那么,换一个战场,避开吴越人如鱼得水的山地战,把战场拉到惠州平原上来,拉到一个可以彻底发挥象群集团冲锋的地方,不就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了么?
这就好比后世一支装甲部队和一支山地战部队交战,山地战部队肯定希望在山地丛林乃至城市战地形作战,而装甲兵部队自然希望大平原决战。如今拥有象群的一方,就好比是站在了装甲兵部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只不过,要想发挥这个自主选取主场的优势,必须放弃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外围领土,仅此而已。
至于潘崇彻说的第二点理由,诸位看官一开始可能看不明白,这里便需要说明一个情况——岭南刘晟、刘鋹父子二代都是穷奢极欲之人,地方府库积藏时常紧张,更没有建立过类似于北朝的“常平仓”制度,所以到了每年夏粮、秋粮征税之前的时候,府库钱粮都已经比较紧张了。
以岭南的炎热气候,其实原本正月里下种水稻,也是可以正常成长的,但是奈何如今南汉人口中的大多数,都是唐末年间迁徙来的,不是岭南本地人——因为870年代的时候,黄巢大军路过岭南的时候,光是在广州就杀了、吃了20多万人,整个岭南为之一空。如今岭南的人口,多是黄巢离去后、大唐灭亡前者30年因为中原战乱重新迁徙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