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抗战之红色军神最新章节!
130章陕北,陕北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由于各自情况不同,每个警备师所辖警备团的数量也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有的警备师比野战部队还要庞大,有的警备师却只有10000人左右,譬如海警师,最多就10000人。但大多数警备师的人数都超过了野战部队,使得16个警备师的总人数高达70万人。
(说明:噫,前面不是说了武爱华不会组建百万部队,也没那个实力组建百万部队,怎么国王写着写着就远超了一百万部队呢?
这主要是由警备部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警备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警备地方,维持治安”,本质上,他们是不可能拉出去或者拉到华北去打仗的。举个例子吧,这70万警备部队,相当于后世的武警部队。你说武警部队能不能打仗,肯定能;但是,他们能不能像野战部队那样打仗,显然又不能;同时,警备部队还担负着后世公安警察的职责。
也就是说,这部分兵力是不能算在战力里面的,虽然其装备和训练都比国军德械整编师要好,那只能说武爱华实在变.态而已。当然,如果战争需要,他们“摇身一变”就可成为野战部队,这也是毫无疑义的。
再简单解释一句,警备师其实是“后备部队”和“警察部队”的综合体。
至于养这些人的钱从哪儿来,此时就不再啰嗦了。与其他穿越者最大的不同也许就在于,武爱华从来不缺钱。早期,虽然钱靠缴获才有,但枪支弹药不要钱;现在,大肆种田,扩军需要钱,我们的武司令员又可以造钱了。
想一想,这样牛b的人,这样牛b的军队,会有多大的造化?)
这么多部队如何管理,靠纵队那几个领导能管得过来吗?当然不能,因此,武爱华为此成立了江西、福建、粤东三个“警备司令部”,由他们去管,至于三个警备司令部由谁负责,则由项y同志负责日常训练、治安等工作,重大问题、疑难问题和军事问题才交纵队党委讨论决定。
……#……
从1934年11月11日救下林秀姑、茶妹子两名女红军,武爱华确认自己已经穿了开始,武爱华就在思考如何处理与gcd的关系。
从创立“中国工农红军闽赣独立支队”到“闽粤赣独立支队”再到“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纵队”,武爱华似乎一直在用行动表达着自己与中央的关系。
然而,个人与集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一厢情愿或一个简单的约定就可以的。穿越到这个特定的时代,武爱华是热忱地,认真地,努力地融入着这个时代,为这个时代而喜而怒而哀而乐。但是,夜深人静之时,战斗闲暇之时,武爱华不时也会泛起一种孤独感,一种沧桑感,一种游子感,一种浮萍无根之感。
在“雷霆战役”结束之后,武爱华这种感觉达到了顶峰。
作为一支自己有绝对掌控力的军事武装集团,“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纵队”虽然从名称上或理念上是属于红色武装,但只有武爱华自己知道,这支武装力量从内在的灵魂,到外在的编制、着装,已经完全不同于寻常意义的红色武装,只有洞悉历史轨迹的人才会明白,这支部队实际上是后世各国军队特别是pla与这个时代的“杂交版”。
这支力量,并不是武爱华一个人的,它必须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自己的血液、文化所归宿的那个传承。分析比较这个时代各派风云势力,武爱华从根子上还是瞩目于中g。尽管后世的中g或历史中的中g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致命弱点,但无可否认,她能在这个龙蛇混杂的年代脱颖而出,就必定有他先天的优势。
也许,武爱华作为一个未来人类历史的预见者,可以促成这种先天优势的保持与传承;把自己的优势与中g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在这个特定的年代为中华民族谋取更大的生存空间,顺便清算一番与列强数百年来的恩恩怨怨。
这种选择既是势利的,现实的,也是符合基本历史走向的。二战以后,人类的,国家的,民族的福祉将更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推动,而不是战争;而二战所圈定的利益也将在后世长时间里得到保持。
既然这样,武爱华就不再迟疑。然而,归队的选择艰难,归队后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更难,这就不得不让武爱华在与中g保持密切联系之时,同时又注重强化自己的思想与理念。
事实上,在武爱华作出动身到陕北见见一代伟人群体之前,武爱华就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与蒋介石的和平协定,其中有一些附加条件,这些条件里就有果民政府不得再对我陕北红军进行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封锁与围剿,并且要为独立纵队与陕北联系提供一定的便利。
对此,蒋介石也只得忍气吞声,小不忍则乱大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