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绿茵教父 > 第818章 逆转

第818章 逆转

最快更新绿茵教父最新章节!

>

叶秋一直都相信一件事,那就是单纯的以一场比赛作为对象来分析的话,战术的博弈是决定这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这里所谓的战术博弈,实际上并不是说什么44阵型的落伍,或者是3l战术的崛起,或者是现在整个英超都流行内切式边锋之类的,这些都算不上是战术的博弈,只能说是大局上的对抗,而所谓的战术博弈,就取决于球场上的一大堆细节。

这一场比赛托特纳姆热刺没有上梅西,阿根廷人休息,但是叶秋却安排了三名中场,拉姆塞、马蒂奇和比达尔,前场则是里贝里、莱万多夫斯基和哈扎德的组合。

很多人都以为叶秋在球队上半场处于不利局面,并且落后一球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在中场休息的时候进行不小的变动,尤其是看他上半场指挥比赛时的夸张动作和表情,更是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对球队现状的不满。

既然是如此的不满,那就应该进行大面积的调整,甚至可能一口气再换掉三名球员。

可有意思的是,叶秋真没这么于,等到两队球员重新走出球员通道的时候,所有人都惊讶的发现,托特纳姆热刺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和调整,依旧还是上半场的那一套。

而曼城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变动,他们也还是采取上半场的战术,通过高位防守,将防线往前推移,切断托特纳姆热刺的传接球和跑动换位路线,再努力争取控制住脚下的皮球,这样做可以避免自己守在后场。

上半场曼城的主动权,实际上就是靠这一套战术来发挥出效果的,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佩莱格里尼还是要继续沿用上半场的优势,而考虑到上半场最后几分钟场面有些被动,所以智利工程师可能会要求球队打得更为稳妥一些,例如争取更多的控球。

乍一看,双方没有换人,没有变动,好像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如果只是看出场,谁都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哪怕是弗格森坐在看台上,他都很难看出双方的变化。

但真正等到比赛开始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会嗅到托特纳姆热刺的变化。

叶秋在中场休息的十五分钟里,总共就对球队做出了三个方面的调整。

边路的哈扎德和里贝里被叶秋要求回撤,回撤到什么程度,回撤到拖后的马蒂奇能够传得出球的地方,但并非是要求两名边锋回撤太深,而是马蒂奇适当往前压一些,所以一个回撤,一个前移,两人就串联上了。

但这仅仅只是第一个调整,第二个调整就是拉姆塞,威尔士人的位置被叶秋往前推,他占据前场中路,近于前腰的位置,正好就在德罗西面前,在防守的时候,正好是对上德罗西,限制住对方双后腰之间的联系。

而在进攻的时候,马蒂奇更多的是往边路出球,找两名回撤的边锋。

边锋拿球,对方的边后卫压不压上,如果对方的边后卫上去了,拉姆塞就快速斜插边后卫插上后所留下来的空档,莱万多夫斯基也尽量拉到这一侧来接应,进而在最短的时间里,攻破对方的边路,再通过另外一名边锋和莱万多夫斯基在禁区内制造威胁,甚至比达尔的后插上,形成第二波进攻。

最后一个调整,那就是球队的皮球尽量转交给马蒂奇,比达尔在马蒂奇的身旁充当接应点和防守角色,中卫只负责策应和长传对角线,而边后卫则是更多的接应回撤的边锋。

这个也是叶秋上半场观察局势后所发现的,这一场比赛曼城队很强调控球,因为他们不打算采取防守策略,以前几次打防守,最终都没有守住,所以这一次佩莱格里尼勇敢的压出来,但他们的后防线实力也不强,压出来之后,风险比较大,所以需要控球。

本赛季曼城主打的进攻套路还是边路,但是曼城的边锋纳斯里、范德法特和偶尔客串边锋的莫德里奇,都是属于那种边路拿球组织或者是内切传球的类型,只有纳瓦斯是属于边路突破型的边锋,可这一场比赛纳瓦斯没有上,而是上了纳斯里和范德法特。

前面是内格雷多和阿奎罗的组合,但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内格雷多是回撤的,阿奎罗却是顶在最前面的,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在这一套战术里,内格雷多所发挥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前场支点,跟亚亚o图雷就形成了中前场一前一后的两大高塔支点。

在曼城的整套进攻战术体系当中,边路的作用非常大,而这一场比赛佩莱格里尼上两名边路拿球组织的边锋,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球队的拿球组织能力,但如此一来也就造成了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曼城的边路和宽度,只能通过边后卫插上参与进攻来实现。

所以在佩莱格里尼接掌曼城之后,插上进攻能力更强,传中更加出色,但防守相对比较弱的左后卫科拉罗夫就表现得相当出色,成为了球队的主力,将克里希给压下去了。

可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进攻型的边后卫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防守隐患。

所以,叶秋安排边锋回撤拿球,再要求拉姆塞压上去和斜插边路,实际上都是为了针对曼城的这一个软肋来打,但这些都只是在前场,都需要中后场把球传到前场才能够发挥出威胁,于是叶秋就有了后续的安排。

很多不曾踢过球的球迷,或者是没有一对一遭遇过左脚将的人都很难意识到左脚将的优势。

其实可以试想一下,一名擅长右脚的球员,要去面对面的防守一名左脚的球员,这对右脚球员来说,将遇到一个非常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他会发现自己很难对对方形成有效的压迫和限制,甚至右脚将这一侧会很不适应。

所以,从理论上来看,在右脚将遍地走的现实世界里,左脚将往往很吃香,尤其是左脚将传球手,更是非常有优势,仅次于双脚将,因为对方很难对左脚球员形成直接压迫。

就好象托特纳姆热刺的两名中场马蒂奇和斯特罗曼,都是左脚将,所以他们拿球和传球就很有优势,尤其是马蒂奇,所以叶秋安排马蒂奇多拿球,就是为了增加他拿球的机会,并且多传球,尤其是给两条边路的长传,来发动进攻

经过中场休息之后,乍一看,托特纳姆热刺似乎没有多少变化,可实际上,变化非常大,并且在下半场一开始,就很快显示出了威胁。

马蒂奇待在本方半场,身后是蒂亚戈o席尔瓦和瓦拉内,右侧身前不远处是比达尔。

虽然比达尔跟自己的距离靠得并不近,但马蒂奇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很了解这位智利队友,他知道比达尔的运动能力,只要对方攻上来,比达尔能够第一时间上去抢断,如果没抢成,他也能够第一时间回撤到自己的身旁,充当自己的打手。

还有前面的拉姆塞,这也是一名运动能力很强的球员,有这样的队友在身旁,马蒂奇的防守压力并不大,相反的,当他越来越熟悉托特纳姆热刺的队友,以及球队的整套战术体系,并且开始融入其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游刃有余。

“中场拿球,第一优先考虑传给马蒂奇”

主教练叶秋在中场休息时候的安排,让马蒂奇有些错愕,尽管并不惊讶。

以前叶秋就不止一次告诉他,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要球和拿球,但是马蒂奇却很少这么做,而其他的队友看起来也更多的还是将他当作是球队值得信任的一名拖后防守球员。

他们都非常相信他,但在他们眼里,马蒂奇和皮尔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球员。

当皮尔洛上场,他们总会不知不觉的就相信的把球传给皮尔洛,而一旦失去球权,他们也会自觉的帮助皮尔洛防守,因为他们了解皮尔洛,也信任皮尔洛。

在很多托特纳姆热刺球员的眼里,马蒂奇不是皮尔洛,如果说皮尔洛需要人帮忙防守,但却能够传出一系列好球来形成助攻的话,那么马蒂奇就应该反过来,他不需要人担心他的防守,但球到了他的脚下,更多的是一种过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