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长平长平 > 第252章 相持之计

第252章 相持之计

信陵君道:“甚劳公子!”

晋鄙道:“其事甚密,不宜宣之于口。愿君上密笺之。”

信陵君道:“大夫所言甚是,是孤失于计较。”遂上堂内,择出一支竹简,以刀刻画道:“无忌言:陈四者,曾侍车先生,才能堪用,愿赐军中效力,则幸甚!谨拜!”用锦囊封好,交与二芒。芒未接过,也不拆看。放入怀中,礼辞而去。

少顷,魏高到了。信陵君和晋鄙将其迎入,说明请他来的用意。魏高看了看猪,道:“是豕尚未开剥,今夜不及;愿借民军善屠者,整治齐备,旦日可飨士卒。”

晋鄙道:“是有何难!需屠者几何?”

魏高道:“猪只一只,多亦无用,但得五人足矣。”

晋鄙道:“后军右偏恐即足矣。公子可随吾至右偏征用。”又对信陵君道:“君上旦日飨士卒,臣将遍告全军,以布将军之德。”

魏高道:“臣定不辱使命!必令分配均平,上下无怨。”

信陵君道:“如此劳累公子!劳累大夫!”

两人出府。晋鄙果然从后军的民军中找到十几名屠户,魏高挑了五人,领着进城,把猪抬到城外,就在陈氏车铺门前开膛破肚,切小清洗。晋鄙传令全军,将军劳诸军,旦日食有肉羹。

信陵君现在清闲下来,独自一人上了堂,侧卧于席上,回味着刚才与诸人的对话,希望能从中理出头绪。

事情的起因是张辄坐实了韩国通秦,不仅与秦频繁往来,甚把首都郑国的粮食从水路运往启封,供应秦军。这严重震撼了信陵君一行。本来,信陵君他们是把胜利的希望放在魏、韩三路夹击秦军,而秦军因深入敌境,补给困难之上。现在这一基础不存在了:韩国不仅不会与魏合作攻秦,反而成为秦军的后勤补给基地,消除了秦军最大的弱点。信陵君当时的感觉,几乎就是天塌了!

张辄和仲岳先生所定之计,他也是认同的,认为不失为一条可以成功的道路。但找到后军统领武卒的三司商议,却得到近乎一致反对,而且理由看上去十分充足。司莽强调了长期野战的困难,特别是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司空和梁尉公子则更多从经济角度提出问题:长期相持,农时尽误,田园荒芜,民无所依,来年又将如何?惟一反对不那么激烈的是司胜,但也只是认为相持一月是可能的,——如果粮秣充足且只需一个月就能赢得胜利的话,而这两点信陵君是不能保证的,只能作为一种可以争取的前景。

晋鄙则提供了另一个思路:秦军夹在大梁和华阳之间进退不得,何尝不是被动地卷入一场持久战?相比魏军,秦军的战场处境更加不利:他甚至只能派出一支万左右人的部队与华阳十万魏军相持。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削弱秦军,同时壮大我军,韩国最终也会改变态度,站到魏国阵营中来。这当然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智慧,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要与强秦相抗,哪有容易的?

从根上说,晋鄙的办法与张辄等的意见相合程度很高,都主张持重而行,反对在条件不成熟时与秦军决战;但两者的思路有所不同,张辄等主要把精力放在韩国身上,而晋鄙则更关注大梁的动向。

目前两者并无分歧,那就把意见相同的部分先执行起来!信陵君最后下了决断。

哪些事意见相同?两人都同意对秦人和韩人的动向进行深入调查,为此,他们共同要大梁帮助寻找毫无名声的准武卒陈四,以绘制比较精准的地图;还要借助信陵君门客的力量,掌握各方动向。——至于掌握军队,激励士气,训练部伍,就全交给晋鄙做就好!至于这两条路到哪里会出现分歧,出现分歧将如何处理?到时候再说吧!

渐渐理清自己的思路,信陵君也恢复了些勇气。在院内的门客,在诸将议事时大多没有凑过来;见信陵君独在堂内若有所思,也贴心地不上去打扰。直到信陵君面色和缓下来,慢慢走出堂来,下了台阶,才纷纷围拢过来。

信陵君道:“郭、靳二先生归否?”

一门客道:“未也。”

信陵君道:“旬日未归,家中倚望。”

门客们道:“愿随君上!”

信陵君道:“得家中音讯否?”

一门客道:“大梁城内警戒虽严,集市未散,四方商贾齐聚,不似吾等日夜提心。”

一门客道:“先生之言是也。曝兵于野,衣不暂解,已经十日。秋去冬来,苟日渐天寒,而寒衣不备,奈何?”

信陵君道:“孤闻芒将军守城甚严,吾先生等出城,犹待须贾大夫之助,奈何集市未散,商贾齐聚,而四城大开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