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臻应了一声:
“嗯。我这位朋友……和咱们的关系一样。乃性命相托之人,虽然昨日只是闲聊,但她的消息向来极准。叔宝兄……这件事最好和张将军言明,好早做打算。”
到底还是说了。
但说完,李臻却感觉肩头忽然没来由的一阵轻松……
而秦琼也皱眉点头:
“某知晓了。不过……若只是些金银细软,倒也无妨。有了金银,无非是刀兵锋利一些、甲胄坚实一点罢了。道长没上过战阵,所以可能不太知晓。沙场之上,阴谋诡计终究不是正途。两军对垒,比的是军人勇武,比的是铁血意志。二位不知,我家将军或许为官不行,但就练兵治军一道,天下……无人能出其右!瓦岗寨就算声势滔天,可某家相信,终究是土鸡瓦狗,指日可破!”
一番话说的铿锵有声。
并非自大,也并非自骄自傲。
而是明晃晃的告诉李臻与杜如晦,瓦岗虽强,可我隋朝将士在将军带领之下亦不差。
甚至敢言必胜。
“叔宝兄此言甚是!”
感受着秦琼心中的气魄,杜如晦同样点头。
确确实实,张须陀这人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可是,若论军政功绩,此人当真不俗。
李臻却心中一叹……但也没在多说。
这会儿面也烫完事了。
先醒着。
锅才刚刚冒烟。
早着呢。
这一锅鸡鸭,少说得炖一个钟头才能开盖贴饼。
于是来了一句:
“那今晚这顿饭,就当给二位的践行宴吧。”
“……克明兄也要出城?”
听到秦琼的话,杜如晦点头,同样没有半点隐瞒:
“在下要去河东。“
“河东?”
秦琼一愣,接着露出了恍然大悟的模样:
“噢,原来如此,那某倒要恭喜克明兄了。虽然某常年身在军伍,对朝中之事不甚了解。但观克明兄不过而立,竟然能出任河东父母官,可真是前途无量。”
这里其实就能看出来秦琼的性子了。
你说他傻吧……人家一点就透,马上就猜出来了这位出自杜陵杜家的世家子弟有可能要去河东上任。
但你说他聪明吧……他连杜如晦的官职都不知道,就以为对方能出任父母官,诸如县令或者更高的郡守,又有点想当然了。
杜如晦赶紧解释:
“叔宝兄误会了。在下是去河东任职不假,但并非为官一方,而是郡守治主簿一职。不过……也确确实实,河东郡守若不出意外,应该由我杜家宗亲出任。但请君知,之所以如此……也是我主动向家父言明河东之难,恐把此事交给外人,导致河东今年生灵涂炭,才动用了家族之力,望叔宝兄莫要误会。”
“……”
他不说还好,一说,秦琼是真有点懵了。
看着杜如晦,他不解的问道:
“河东之难?……那匪首毋端儿不是已经授首了么?流寇也皆被李公俘虏。匪患已除,只需要休养生息便好,何来患难之说?“
“匪患已除不假,可那四下奔逃的流寇亦不少。若不及时抓捕,日后怕是有要为祸一方。再者……叔宝兄久在军伍,有所不知亦是正常。我看过河东奏报,那毋端儿为了维持手下兵卒,扩容扩军,而军队大了,便需要粮草。他们便拿走了河东那些农民家中留着春耕的粮种……没了粮种,拿什么耕地?”
说到这,他摇头一叹:
“是,不错。在叔宝兄……或者天下人看来,匪患根除便好。可是……谁又想过,没了粮种的河东百姓,今年……有该怎样过活?”
“自当是朝廷赈济。”
秦琼这话在李臻听来,其实也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
但俩人都不怪他。
因为秦琼越这样说,就越代表着他身为一名军人的纯粹。注1)
他只负责保家卫国,其他之事一概不考虑。
你可以说他思虑不周。
甚至说他目光短浅都可以。
可在上位者看来,这种军人,要比那些智勇双全,才气无双,文科安邦武可定国的将领,用着更让人安心。
因为他是军人。
纯粹的军人。
依照军令而行。
普通人或许不理解,可这种人放倒哪里,都是帝王梦寐以求之人。
军人,只要纯粹就够了。
不需要考虑太多。
而杜如晦理解归理解,可听到这话后,还是摇摇头:
“非是在下不赞同叔宝兄之意。只是……兄可知,若没飞马城进贡那数万粮草,张须陀将军麾下十万将士出征之际,都要患粮草紧缺之苦。朝廷赈济?”
他面露自嘲,却不再继续说下去。
因为在说下去……书生可能就要骂街了。
大不敬。
“……”
这下,秦琼也懂了。
可懂了之后,取而代之的沉默。
以及沉默之后的一声叹息:
“……唉,某明白了。那……敢问克明兄,可是有了什么办法?难不成……杜家会出手相助?”
杜如晦摇头:
“我杜家虽根深叶茂,可却不以钱帛为多。有绵薄之力,却无法以粮养一郡之人。不过……此事到也并非一筹莫展。刚才与道长还在聊,飞马三宗已经答应出手……”
他话还没说完,秦琼便松了口气:
“那便没事了。”
“……”
李臻就瞧着老杜嘴角一抽。
他呢……心里也发现了……二哥这人实诚,能处。可问题是……看事情委实太简单了些。
于是便接了一句:
“叔宝兄,钱财……不等于粮草啊。”
“……何意?”
“如今……乱世之象已显,连老百姓都知道囤积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你买个几百斤几千斤也就罢了,可那是一郡之民……你觉得需要多少钱财?更何况……那需要的几十万斤……甚至上百万斤粮食,你觉得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凑出来,只为了救一个与他们毫不相干的河东之郡?更别提,就算真能筹集到如此多的粮食……谁又敢保证……在……“他人”的眼里,这不是河东又要出一个毋端儿的前兆?”
话说到最后,道士磕磕绊绊。
避讳了许多。
可秦琼却听懂了。
一下子……他的眉头皱紧了。
但马上……秦琼、杜如晦、李臻的头同时扭到了门口。
有人来了。
这个念头刚刚出现,空气中响起了一个声音:
“南无阿弥陀佛,贫僧玄奘,前来拜会守初道长。”
“……”
“……”
“……”
(注1:这章我觉得会稍微多少有些争议,所以写在最后说一下。我翻阅了不少关于秦琼的事迹。但发现几乎所有书籍,写的都是秦琼是何等勇武。但关于他是否是个“明臣”却记载寥寥。所以无非两种结果,要么,他的勇武盖过了他是一位明臣的光芒。要么,他是千古名将,却并非一位文可安邦的治世之臣。
注意,非贬义啊。
不是说他不懂为臣之道,但做官与做一方父母官……或者是“贤臣”,我觉得还是侧重点不同的。所以,在这里,我的设定是秦琼是一位名将,是一名纯粹的军人。有家国情怀,但他的技能点却都在武力侧而并非文武双全。书中虚构,并非扭曲历史,也非偏见解读。角色需要,请各位秦琼的粉丝莫要较真,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