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宰执相公,同时谏言,不能灭佛,这让赵桓非常困惑,他揉着太阳穴,无奈道:“你们怎么知道朕要灭佛?你们又是如何笃定,朕敢灭佛?”
李邦彦和吴敏立时无言,嘴巴微张,愣愣如傻瓜。
说实话啊,从赵桓现在的劲头儿看,别说灭佛了,就算再离谱一百倍的事情,他也干得出来。
而且大相国寺,确实有钱!
吴敏咽了口吐沫,探身道:“官家,大相国寺牵连甚广,贸然下手,必定商业大乱,京城不稳,与官家一贯以来的主张不符。官家能以大局为重,臣真是惊喜交加,社稷幸甚!”
赵桓哂笑,“吴相公,朕可没想这么多,也没觉得一个大相国寺有这么了不起。你们二位能不能给朕解惑?”赵桓笑呵呵看着李邦彦,“李相公,你积累的家产不少,想必最有心得,是吧?”
李邦彦咧嘴,我是有点钱,可不都给你了。
李邦彦顿了顿,整理思绪,而后道:“官家,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讲。”
赵桓大笑,“几个方面都好,朕让他们准备点夜宵,慢慢吃,慢慢聊。”
李邦彦有个绰号,叫浪子宰相,自然是讽刺他靠着巴结赵佶,爬上了高位,另一面呢,也说他心思机敏,知道的事情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要不然怎么能跟赵佶玩得那么好呢!
很多人在看史料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大宋官方用的计价单位是缗,通行的货币是铜钱。
可赵桓到处抄家,弄到的都是银子,给兵马发放粮饷,也用白银,士兵将士还都欣然接受了,是不是有问题啊?
不会是瞎写吧?
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宋代地盘小归小,但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吓人,城市化率也高,货币需求量吓人,北宋的史料中,时常出现的两个字就是“钱荒”。
这是无数人都提到过的,中原铜矿有限,用途又多,出现钱荒,并不意外。
所谓穷极生变,仁宗朝元昊作乱,西北战局紧张,财赋消耗巨大,逼得大宋朝廷不得不弄出了铁钱。
只不过铁太容易生锈,百姓不喜,最后甚至逼出了纸币,来了个超级金融创新。
不同于很多书籍描述的,纸币出现,是多大多大的进步,好像大宋朝真的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经济傲视天下,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无奈的辛酸泪。
说穿了,大宋就是个畸形发展的怪胎。
“官家,眼下市面上铜、铁、纸、银,四种货币通行,不过只有一种,能畅行天下,活通万里。”李邦彦笑呵呵道。
赵桓哼道:“朕又不是傻子,白银价值高,体积小,携带方便,足值保值,自然是最好的货币了。”
李邦彦欣然一笑,“官家圣明,在我朝太宗年间,每年税课白银十四万两有余,到了真宗年间,就到了八十八万多两。”
李邦彦又停下来了,这背后又是一个大悲剧。
岁币!
澶渊之盟以后,大宋每年要给契丹白银岁币,逼得大宋朝不得不增加白银开采,在收税环节中,也增加白银的比例。
一直到靖康之前,大宋的白眼有多少呢?
不多,每年岁入二百九十多万两。
这也是金人议和,一张口就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的由来。很不幸的是大宋朝廷还真就搜刮了十六万两黄金,二百万两白银,一百万匹锦缎,送给了金人。
很可惜这么多金银,也没填饱金人的胃口,两个倒霉蛋该被抓,还是被抓了。
其实由此也可以看出,到了北宋后期,白银已经事实上取得了主要货币的地位。但是碍于征税习惯,在史料表述里面,常看到的还是象征铜钱的“缗”。
那既然官方依旧用铜钱计价,赵桓怎么就给自己挖坑,非要给士兵发银子,他脑子有问题吗?
自然不是。
在大宋,铁钱和铜钱,是有着相同的官方地位的,只是民间不承认罢了,另外还有官方发放的纸币钱引。
赵桓敢松口,下面就不定怎么糊弄将士。
大宋兵马本就积习难改,暮气沉沉,军心士气,都到了最低点。
如果再闹出什么军饷事件,后果不堪设想,五代十国的时候,就有人拿假银子糊弄手下士兵,最后拿出真银子都没人相信,落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要多惨有多惨。
赵桓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军饷白银化,几乎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