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七章【唐明皇7】

第七章【唐明皇7】

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责执行,下面设有6部(吏户礼兵刑工)。¥℉,

有些书(例如柏杨版资治通鉴)把门下省成为为监督部门,不是很正确,门下省的主要工作是审议,不适当的法令就驳回中书省重新拟定。唐代真正的监察部门其实叫“御史台”长官叫御史大夫,副长官叫御史中丞,有趣的是,忠臣宋璟当过御史中丞,奸臣李林甫也当过这个职位。

李隆基轻举妄动,自伤股肱

李隆基如愿当上皇帝了,但他的地位还不是很稳固,大事仍由太上皇做主,而朝中大臣仍多为太平公主的党羽,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这个皇帝当的并不舒心。

而这时有一个人也过的很不舒心,他就是李隆基的政变功臣——刘幽求。刘幽求此时官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宰相之一,算是不错了。但有时候人就怕比,这时的尚书左仆射(古代左比较大)恰好是窦怀贞(也就是前面文讲的“公主管家”那一位),中书令更糟,是崔湜(“三陪男”,前文也有提到),这两个人不但名声很差,而且以前都算是韦后的党羽,这时居然都官居刘幽求之上,对于刘幽求这样骄傲的人来说,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幽求决定改变这局面,手法呢?仍然是策划禁军起事。

刘幽求找上右羽林将军张暐,两人计划策动羽林军把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全部诛杀,张暐遂晋见李隆基奏报说:“太平公主党羽正在密谋陷害陛下,我们必需先发制人。否则,一旦事发。太上皇怎能安心,我们已经准备好。请陛下下令行动。“

李隆基表示同意,不料,张暐却将消息无意中泄露给侍御史邓光宾,这邓光宾平常跟太平公主的党羽窦怀贞走的很紧,李隆基一听说这消息,一下子就荒了。他想了一下,现在马上动手可能来不及,而且对手有准备,自己可能会一败涂地。李隆基心一狠。就自己先上书给太上皇主动揭发刘幽求/张暐等人离间骨肉的密谋,先打预防针。这一招果然有效,原本太平公主得到消息,准备跟李旦告状,但李隆基这么一搞,状是告不成了,于是想至少把李隆基的党羽给灭了,就要求李旦下令把刘幽求/张暐等以离间皇家骨肉的罪名都处死。

李隆基没有办法,状是自己告的。但刘幽求不能不保,否则难保自己的人马不见风转舵,于是摆出哀兵姿态,拼命向老爹求情。李旦想。自己能坐上皇帝宝座刘幽求确实立了大功,于是减刑一等,刘幽求/张暐/邓光宾三人分别流放封州(广东新会县)。峰州(越南富寿省),绣州(广西桂平市)。都是很偏僻的地方。

李隆基这次不只损伤大将,而且我相信这次李旦对李隆基是相当不满的。但因为这时李隆基已经是皇帝,也不可能用这理由罢黜他,更何况李隆基的拥护者仍然不少,所以李旦想了很久之后,决定让李隆基到边疆及地方巡视,一方面,算是一种惩罚;另一方面,可能也认为这样子可以将两边斗争的气氛下降一些。

但是,李旦还是很容易就妥协,过了一阵子,到边疆及地方巡视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李隆基继续当他的皇帝,李旦继续当他的太上皇,太平公主继续安插她的人马,而父子两人在元宵是还一起上城门楼上与民同乐。私底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争当然不会停止!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刘幽求被流放到封州后,太平公主知道刘幽求是李隆基的核心谋士,最好能斩草除根,于是找来崔湜,让他找人下手。

崔湜之前跟刘幽求同事时,因为自己名声不佳,常怀有自卑感,而刘幽求素来瞧不起他,心中早已聚积了一股怒火,现在有报仇机会,自然大喜过望,于是通知广州都督(广州军区司令)周利贞,想办法在途中把刘幽求杀掉。

而这时刘幽求正走到桂州(广西桂林),桂州都督王浚提前得知崔湜与周利贞的密谋,他是刘幽求的好友,就把刘幽求留在桂州,不让他到封州去,周利贞发文要求王浚赶快把刘幽求遣送到封州,王浚都不理,周利贞就发文回长安,向朝廷告状,崔湜严令要求王浚必须把流犯遣送到流放地,刘幽求知道太平公主的同党对自己志在必得,怕会连累王浚,就对王浚说:

“你拒绝朝廷的命令而不把我遣往封州,我知道你想保全我,但最终可能无法保全我,还拖累了你,我建议您还是让我去吧!”

王浚回答:“你所犯的罪,并不至于到朋友都不可以跟你往来,我即使因为你而获罪,也无所恨。”于是继续把刘幽求留在桂州。

此时的太平公主逐渐感受到到来自李隆基的压力,虽然在中央的高级官员中,太平公主的人马占有优势,但李隆基此时是皇帝,而李旦也逐渐把朝政交给儿子,太平公主发现自己左右政事的难度逐步增加了。

以刘幽求的事来说,崔湜几次提出弹劾王浚没有把刘幽求遣送到封州一事,结果不是奏章被皇帝扣留下来,就是有人提出说刘幽求路上染病,无法行走,等病养好了后再遣送之类的奏章,总之就是无法如愿,太平公主深知是李隆基在背后搞鬼,但又无可奈何!

没多久,李隆基又任命原兵部尚书郭元振兼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有了宰相的职权,这个郭元振,可是铁杆的李隆基人马!

李隆基的想法是,虽然我一下子无法换掉你太平公主的人马,但是我可以把我的人马逐渐拉上来,跟你对抗。

太平公主越想越不对头,于是起了发动政变。把皇帝赶下台的念头。

没多久,太平公主就召集自己提拔的五位宰相(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陆象先)。一起开:

“宁王(李成器,此时改封宁王)是长子,不应该废除嫡子而立庶子!”

其他宰相都不说话,唯有陆象先跳出来说:“现在皇上能继位,公主应该知道原因吧?”

太平公主说:“皇上虽有一时功劳,但品德不好,怎么可以不废?”

陆象先回嘴:“皇上是因为有功而继位,如果要废除他,一定要有明确而重大的罪名。但如今皇上并没听说有太大的过失,如何能废掉他呢?“

会议气氛搞得很不好,太平公主知道陆象先不会同意,于是也不找他,开始跟自己的同谋秘密部署。

本来太平公主虽然喜欢揽权,但行事一向谨慎而且对情势的判断也比较准确,但为何在此时选择冒险一搏?我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权力是的春药,太平公主掌权了之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过高,而下面一群马屁精更是让她迷失了自己。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局面,但事实上没有想的很周全。

其二:过去太平公主做事过火时,她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是少数能劝告她的人。在武氏家族成员中。武攸暨性格恬淡,对权力没有太大的**,所以一直没有牵扯进政治风暴中。有他在,太平公主也许不会走得太极端。但可惜的是他在前一年(公元712年)去世了。

至此,太平公主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劝阻她的人。她注定要走上这条不归路了。

我在写到刘幽求被流放封州,而却途经桂州一事感到有些好奇,因为从现代的交通来看,封州在今天的江门新会(珠江三角洲西南,离中山珠海很近),桂州(今桂林)在广西,照理从长安到封州应该是从湖南直接下去,怎么会绕到广西呢?

后来看到秦朝为了征伐岭南(今天的广东省)而开灵渠,我就懂了,原来在古时候,五岭是分割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一道天险,交通不易,特别是打仗时不只军队要过,还要运输粮食补给,秦始皇在湘江/漓水上游修建灵渠,连同湖南与广西,然后顺着西江,可以以航行到广州。

这条路线,汉朝征讨南越吕嘉之乱时也使用!看起来,到了唐朝也还在使用!

秦朝时期中国人的工程技术水平,真是不可小看啊!

密谋

在太平公主紧锣密鼓准备同时,李隆基阵营也感受到形势的紧张,其心腹纷纷向李隆基进言要皇帝采取行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