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对张辽等人十分失望,其余并州军部将也对张辽、高顺心有愤恨,眼睁睁的看着建功立业的机会没了,岂能有好脸色,很快张辽、高顺二人被刻意的孤立起来。
李儒起身抱拳道:“董公,我军兵少,关外诸侯人多,小心谨慎并无大错,不如派张将军、与高将军押运粮草,并统领援军缓行,以求随机应变。”
李儒并非为张辽、高顺说情,而是外有强敌,自然不能内有间隙,张辽的建议在李儒看来并非不妥,只是这番话在西凉军将校眼里,却是胆小如鼠的表现。
尤其此时董卓已下定决心派兵出征,自然不希望听到劝谏的声音,眼看张辽、高顺出列劝谏鏖战于野尚需谨慎,对并州军将领早有成见众人,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顿时群起而攻之。
董卓先是眉头皱起,但很快明白了李儒的意思,统领属下必须做到各方照顾,相互制衡的同时,才会令部将舍命效死。
若是属下成为铁板一块,恐怕领军的将帅才会坐立不安,这也是众多上位者,都会安插亲信,正是为了拆台制衡。
只是董卓对张辽等人依然有些不忿,随口淡淡道:“就按军师的意思办,你等小心押运粮草,万不可有遗失。”
其实董卓对并州部将并不信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初险些将他刺死的公孙逸,刺杀行动之前,十分频繁的接待并州众人,并且将重金送到众人府中。
虽然后来所有并州降临都匆忙将金银充公,但依然无法让董卓疑心尽去,当日吕布杀义父丁原,正是因为董卓送宝马赤兔,并且赠与重金以动其心,方才说服吕布叛变。
当初公孙逸明面上只是送了一箱金银,但私底下送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尤其是在即将兵临城下的节骨眼上,人心难测,董卓不得不小心谨慎。
刚刚吕布请兵出关,董卓看似大喜,其实内心有些提防,知道华雄出面愿领军出兵,董卓立刻下令让华雄领兵出征。
并州军众人,上至吕布,下至普通军校,都被董卓有所怀疑,李儒作为军师,自然不能让军内离心,总是出言帮衬,一时惹来西凉军将领不忿。
李儒夹在中间也是无可奈何,也只能尽力安抚各方,只是这种积怨的积累,总有一天会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爆发出来,到那时候,恐怕就是覆灭之时。
随着董卓权利愈大,对于李儒的建议愈发冷淡,面对内忧外患,李儒除了全力疏导,并无他法。
*****
酸枣县,公孙逸本想处理政务,只是很快头昏脑涨,无奈之下做起了甩手掌柜,将一众军务全部交给了田豫,美其名曰信任,弄得田豫哭笑不得。
不过公孙逸也没闲着,每日监督工匠打造更加坚固的箭头,刀剑,要求每柄刀剑,每支箭矢之上,都要有工匠的专属标志,若是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责任到人。
虽然无法做到流水线一半的产业链,但制作的铠甲。兵刃,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一时让埋头负责公务的田豫啧啧称奇。
很多时候,公孙逸亲率近卫军数百人来往于酸枣县乡间,扫除恶霸,斩杀污吏,有时候会帮着村民下地干活,公孙逸身边的近卫大多也是贫苦人家出身,对公孙逸愈发崇敬。
每次公孙逸到来,众多百姓纷纷迎了上来,经常走进村民家中了解情况,不得不说很多表面上看不到问题,都很快暴露出来,公孙逸总是第一时间勒令解决,整个酸枣县的凝聚力空前高涨。
这一日公孙逸终于得到了那位,当初帮助田豫稳定民心的隐士回帖,公孙逸满心欢喜的在凝儿的帮衬下换上正服,带上小点心,朝着隐士的宅院而去。
其实说来也怪,当初这位隐士并未自报家门,只是派人来送于田豫一份书信,田豫照做顿时事半功倍,不知为何,原本一些坐山观望并未表态的士绅,突然一夜之纷纷愿意支持骁骑军。
田豫惊喜之下,打算请高人出仕,只是多次前往拜访皆被挡驾,送去的拜帖也是石沉大海,田豫无奈之下,也只能将此事搁置了下来,直到公孙逸前来重新执掌骁骑军,自然也知道了隐士的情况。
多方打探居然一无所获,那些士绅居然同时选择了沉默,愈发好奇的公孙逸派人送上拜帖,直到今日第九十九份,总算收到愿意一件的回帖,公孙逸大喜过望,连忙一人策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