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便是规定兖州须与徐州达成通商协议,任何人不许中段双方的经商要务。
第四条也是最后一条,那就是曹操不许北上劫掠粮草。因为历史中曾记载曹操没粮草后会去北方劫掠粮草,因此这一条规定曹操不许北上劫掠粮草,而是立刻返回兖州。
作为盟友,陶应送他五千旦粮草作为资助,然为了能够回去交差,曹操需留下五千人马作为俘虏。这样陶应回道下邳也不至于被别人攻击,谈到军马,曹操根本不在乎,因为他在青州抓了三十万兵马,他最不缺少兵马。
更何况他军队中有很多的伤员,这些人行走不便,又浪费粮食,本来曹操都要杀了他们以解决他们拖后腿的,现在正好送了个顺水人情。
签订完协议之后,曹操还有些好奇的问道:“你当真能预测到未来之事?”
陶应点了点头道:“两年时间你能评定吕布之乱,但是,两年之后,袁绍会领兵南下,那时你处四战之地,袁绍兵强马壮定的,曹公定会大败!”
曹操有些不信,陶应又说道:“信不信由你,袁绍大军与你决战于官渡一代,到时你若想胜,我可领兵助你!”
或许由于陶应太过于年轻,也或许曹操从心底就没看起过徐州兵马,所以曹操想都没想就否定了陶应的预测。
条约签订好了,也开始履行了,徐盛押着五千人回武原。臧霸领兵一直监视曹操离开徐州,这已送就送出了几个县,一直到四月初曹操才领兵出了徐州地界。
边界线上,当最后一个士兵离开,曹操与陶应隔着界碑相互稽首,陶应指着界碑道:“但愿曹公遵守诺言,从此再不过此界限!”
曹操也指着界碑说道:“尊公子之言,公子若守徐州,我定不前来!”
陶应也稽首请求曹操快遣曹丕至彭城以表诚意,而陶应粮草足够,于是干脆就领兵驻扎在了边界线上,什么时候曹丕至彭城,陶应就回兵。
四月份如期到了,曹操兵马退到兖州,兖州之地果然如陶应预测的那样人心皆有些不稳,很多人都想迎接吕布入主兖州。
吕布勇猛善战,张邈与陈宫又多有智谋,于是一场大乱似乎就要开始席卷曹操的根据地了。如果有吕布之乱,曹操本来不欲遣子前往彭城人质,那也得遣自前来吧,陶应这样幻想着,但是许多日却不见曹操的来信,陶应有些坐不住了。
在边界驻扎了许久,近万兵马,每天消耗大量粮草,让陶应有些周转不过来,下邳城却音信全无,也不肯再给粮草补给,却只是让他快领兵回下邳复命。
在边界又等了数日,陶应接到了曹操送来的文书,陶应这才领兵返回彭城。从兖州边界到彭城,陶应用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待到了彭城,已经是四月末五月初了。
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彭城外的树林被伐倒了一片又一片,很多地方种上了庄稼,很多的兖州难民也开始往彭城一代蜂拥而来。
不仅仅是兖州来的难民,就连从南方来的难民也是络绎不绝,陶应大军刚走到武原,望见四处都是拥挤的人群,心中十分纳闷,但是他也没时间多想,因为迎接他的事情还很多。
首先就是要快点赶到彭城,将战俘交接好,然后新的一年里一定要开始实现自己建设大彭城的梦想,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去下邳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