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老了……”刘寿昌闭上眼睛,只觉得浑身乏力,但是心思此刻却无比活跃。
“刘家上下百口人、祖宗百年基业,日后就要你来维系了!”
“父亲何出此言……”刘继业刚一张嘴,刘寿昌便挥手制止,虚弱地说道:“为父还能再撑几年,族里、产业也不必你分心……不过现今天下将变,乱世将启……细微之处为父还能为你分担,但大局大势却要靠你了!”
“若能更进一步当是最好,但业儿你却一定要小心万分!无论如何,刘氏基业也不能在我这一代丢掉!!一切要小心从事啊!”
刘继业本想说什么,只是一抬头看到自家父亲眼中流露出的意味深长的眼神,最后只能重重地点头。
刘寿昌能够维持刘家家业几十年,在进军实业后也操办的有声有色。同时,他也全力支持着长子的决定,向三联集团等项目上提供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
这样的一个人,虽然年岁已大,虽然已逐步无法适应这个新时代,但是他的脑筋依然是无比活跃和清晰的,也自然能够隐隐约约之间感受到长子似乎有着某种盘算。
刘继业不说,刘寿昌也很默契地没有问,因为他对自己这个三十岁不到就已经担任正二品军职的长子有着绝对的信心。可是在刘氏基业面前,为了不辱先人,他还是要最后提醒长子一句。
“尽博一切、赌上一切,这是赤贫者和赌棍所为。哪怕侥幸成功一次,最终也只能败光一切……我刘家兴盛百年,不需要再博什么了。能维持住就是最好了!所以,业儿,万万要求稳不求博啊!”
刘继业听后,在心中叹了口气。自己所知晓的事情,自己所了解的未来大势,这些压在心中八年的东西只能藏在心底,谁也不能告诉。在刘寿昌看来未来扑朔迷离,看不清大势。袁世凯、黄兴、孙文这些人勉强能够摸到未来的影子,但只有自己才能撩开未来的面纱,真正掌握大势走向。
自从自己穿越后,历史已被逐渐改变,但是那根红线,那条引导着历史走向的大势,却依然还在那里,不以人类意志为影响地流动着。
什么是大势?大势就是无数偶然最终结合的必然。
穿越八年来,许多细节,这些偶然的因素会因种种原因而改变。有些是因为刘继业的参与使之发生变动,但更多的是这些偶然因素本身因为其偶然性而自我发生变化:日俄战争的最终结果、五大臣出洋的过程、江苏新军的编练、立宪运动的施行、慈禧与光绪去世的时间、袁世凯和端方等人的人生历经,都与原本的历史发生了偏差。
就像人不可能再次踏入同样的河流那样,历史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百分之一百的重复自己。但是历史大势,所有偶然因素所堆积的最终那个结果,在被严重影响之前,是不会变的。
比如,慈禧太后或许会在1908年春天感上风寒、或许会在1909年去世,她的去世时间含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无论慈禧太后何时去世,在历史大势的左右下,她都会在临死之前确保光绪皇帝与她共赴黄泉,因为戊戌政变的原因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光绪再次登上政治舞台。
于是慈禧的死亡带有偶然性,而光绪之死则带有必然性,是历史大势的结果。
刘继业在这一已经被改变的时空中,或许无法完全知晓偶然性的爆发,但他却能够通过掌握历史大势而知晓世界最终会往哪个方向移动。
他或许无法确定推翻满清的革命最终在何处爆发、何时爆发、如何爆发,但他却知道在历史大势下,这场革命必然爆发!
他或许无法确定席卷欧洲的那场大战何处爆发、何时爆发、如何爆发,但他却知道在历史大势下,这场战争必然爆发!
在堆积的偶然性的变化尚未多到能够影响大势之前,刘继业就能够看破未来的迷雾,知道未来的大体走向。
在大势被逐渐改变前对其的掌握,这就是刘继业现在所具备的最大优势,也是他无法听从自家父亲嘱咐的原因。
刘继业知道,即将到来的风暴将腐朽的满清朝廷,与两千年的帝制一同摧垮。同样刘继业也知道,在新旧交际之间,在新的秩序被建立起来之前,中国将经历长时间的混乱。其表象是军阀混战,而其内在则是思想上的混乱、制度上的混乱、政治上的混乱,是人对旧有的、熟悉的秩序被摧毁而新的秩序却尚未竖立之前的天然不适应。
知道这些,刘继业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提前布局,减少混乱的时间,最终改变大势的走向。
因为在原本时空里的中国,大势对中国实在是过于残酷了。
“父亲放心,我一定会三思而后行。”刘继业并不打算将心中的思虑告诉包括父亲在内的任何人,这个秘密只有一个人深藏心底。
刘寿昌不知道儿子所思所想,看到其态度诚恳,放心地点了点头。